太极拳哲源探

王资鑫

  

  太极拳,从哲学角度看是一门哲拳。

  在中国武术中,以强烈的哲学色彩衡量,恐怕没有哪一门拳术能与太极拳媲美。这不仅由于太极的称谓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,也不仅由于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,还由于太极拳讲究形神一致、内外结合、身心俱修,即绝不是单纯的形体运动,而是一门对思想、意识、精神活动要求极严的运动,是一门充满了清新隽永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运动。

太极拳之成为哲拳,与其产生和发展时期传统的思想文化有关,与共悠久的哲学根源有关。

          一 、宋以来三大哲学思潮是太极拳之哲源及其特点

 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(北宋960一清中叶1840900年左右)的三大哲学思潮是太极拳之哲源。它们是:

  l·“物在心外,理在气中”的唯物主义。它始于北宋首次以“一切唯气”论证世界物质性的张载;伸皇于南宋陈亮、叶适;发扬于明罗钦顺、王廷相;至明末清初,方以智、黄宗羲、颜元、戴震皆有建树;尤以王夫之贡献最著,俗称气学,实为现代思想之前躯。

  2·“理为气本、理在物先”的客观唯心主义。它始于北宋程颐,大成于南宋朱熹,俗称理学。

  3·“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”的主观唯心主义。它源于北宋程颢,立于南宋陆九渊,大成于明王守仁,俗称心学。

  其特点是:

  第一,三派自北宋发生后,矛盾爆发的会聚点是气、理、心孰为本。这实际是一场关于世界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斗争。太极拳哲理绝非单纯源于哪一派,而是综合性地受三派和其他的影响。她是若干观念的互转、变迁、融合、分解、起伏。直至逐步系统化的结果。

  第二,对太极拳哲理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惟气学。这是因为太极拳创始人戚继光、陈王廷等与唯物主义哲人方以智、黄宗羲,王夫之、颜元等均是十六或十七世纪的同代人,政治倾向、思想境界、社会遭遇、个体素质有着惊人的共同点。如太极拳创始人中:市民中习武者的遭遇与斗争自勿庸赘言,作过突破性贡献的戚继光是抗倭民族英雄。而唯物主义哲人之中,陈亮喜谈兵略,力主抗金,两次入狱;叶适反对侵略,英勇殉身!罗钦顺反对权门,主张变法,方以智削发为僧,决不降清,黄、王二位则招募义兵,武装抗清,而颜元本身就是武林高手。相似的社会环境、共同的政治倾向使他们产生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共鸣与谐振。再则,三大思潮影响的范围与程度也是阶段性的。宋,元是理学黄金时代,明朝具备心学兴旺的绝佳气候,而明末至清,惟气学先拒理学,再抗心学,逐步登上巅峰,独霸哲坛,成为主潮冲击着太极拳家的思想,使太极拳哲理的诞生,适逢其时。

  第三,不排斥唯心主义思潮对太极拳哲理的影响有可取一面。因为,这些哲人到底与当时执政的统治阶级及共精神力量有差别,他们也可能发现一些为唯物主义哲人暂时不曾发现的真理,如对思维及主观能动性的强调就推动了太极拳 "意识引导动作"特点的形成;同时,也不排斥唯物主义思想对太极拳哲理的影响是不彻底的。(待续)

new10.gif (1943 byt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