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戳脚翻子拳
戳脚翻子拳的简史 戳脚拳是中国古老拳种之一。自宋代中国传统武术分门立户为四大名门:赤、伯、蠢、温;十大拳种:洪、留、枝、名、磨、弹、查、炮、花、龙。经历代拳师继承和发展,去粗取精,发展成为现代中华武术多拳种多流派百花争艳的新局面。 戳脚拳属温家流派,称枝子门,是十大拳种之一,属少林宗法。自宋朝已形成,盛行于清代,在中国北方盛行,故被誉为"北腿"的代表拳种。 戳脚拳分文武趟子拳。武趟子即戳脚,文趟子即翻子拳。武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腿法,文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手法身法,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。经历代拳师上百年来继承和发展,逐渐将戳脚和翻子拳融会在一起,使技术内容更加丰富,在攻防方法上更加全面。该拳种在中国北方的主要传人为赵洛灿,字灿益。赵系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,起义失败后,流落江湖隐居河北中部一带传授武艺。河北蠡县赵锻庄刘洛尚先生经饶阳县好友段洛绪引荐,将赵洛灿等三人介绍到蠡县赵锻庄刘洛尚家中传授武艺,刘洛尚三个儿子刘攀贵、刘观澜、刘贵馨三兄弟习武,同时习武者还有蠡县齐家庄魏昌义、南留史镇魏洛芳等人。 据蠡县旧县志记载,清光绪初年,因刘观澜先生武功高超授与五品武职千总之职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刘观澜先生逝世,武术界人士为缅怀刘老先生为其立碑于门左,碑文记称:观澜老先生里中之穷苦者也,未习僻业慕少林宗派而精之,便捷轻利,为古之所称便捷轻利者无疑异,盛京一带多耳其名,以故京师(盛京指沈阳)有力者之家,尝延为武师,以教其吏役,而远近拜门墙习技艺者更可可屈指计(授徒众多之意),亦捧师中矫者矣。 在清末民初时期,我国北方尤其在河北中部一带习练戳脚拳者盛行,曾有"山东查"、"直隶戳"之称,更有"南拳北腿"之说,故戳脚被誉为北腿的代表拳种。刘观澜曾在东北沈阳、长春、哈尔滨等地传 授。魏昌义、王占鳌、徐兆熊、魏赞奎、王洛仓、吴振堂等为镖师,来往于东北三省。河南、陕西、山西等省都有传授。从二十年代初开始著名武术家"花鞭"吴斌楼老先生到北京传授戳脚、翻子拳 、地躺拳技艺。 源流师承及传人 第一代:赵洛灿、字灿益。 第二代:刘攀贵、刘观澜、刘贵馨、段洛绪、魏昌义、魏洛芳、王洛梓等。 第三代:刘振江、王占鳌、张景天、赵振基、魏赞奎、王洛苍、王勇、于印同、李效先、徐凤造、徐兆熊、郭洛溪、李洛甫、严文平、刘松林、李文林等。 第四代:魏希贤、王云鹏、肖春荣、魏跃先、吴振堂、吴斌楼、张勤增、张云骥、刘仁义、于金泉、彭法年、孙汝南、曹振海、魏连会、张永和、刘景山、刘树田、芷平、刘景才、闫长会、李金铎、张会中、张树田、张会来等。 第五代:魏树九、王德鑫、魏宗汉、刘化峰、张双龙、李志祥、邓复兴、吴泽田、李文考、戴相峰、王瑞祥、杨玉凯、李坚、李娃、钱德华、李文兴、刘学勃、常双年,刘学会、崔林生、曹照田、刘振民、孙长立、史立民、门惠丰、马青柯、孙桂芬、李进才、王鹤岑、洪志田、祁志平、吴志刚等。 第六代:李木通、李炳才、安明振、李炳福、安明山、李海胜、赵建国、柳采风、索永建、李世明、王长亮、柴洪顺、王立英、胡凤兰、刘杰、庞中峰、刘兵、唐兴全、蔡友、孙少亮、李鹏、张远钦、杜吉顺、李双喜、王磊、宋振奎、于四季、李海川等。 著名武术家吴斌楼先生是北京地区戳脚翻子拳的主要传人。 吴学海、字斌楼,1898年生,1977年病逝,原籍河北省蠡县齐家庄人,自幼习武,从师武术名家魏赞魁(人称"魏铁腿")习武。二十年代初期到北京后广交武林人士,以武会友,如:与张长份、赫 寿岩、许小鲁、李尧臣、王荣标、吴图南、吴子珍、宋兰坡、张文平、常振芳、陈发科、王达三、王宝英等武林朋友 经常交流技艺。四十年代组建"北京艺林武术社"任社长。北京解放后,受聘于北京清河毛纺厂,六 一八厂、光华染织厂、北京艺术学校、北京青年艺术剧院等单位传授武技,曾创编有《岳氏散手十八势》、《艺术名言》、《燕青翻子拳》等著作。 吴斌楼先生不但拳术技艺精湛,而且武德高尚,在北京武术界是一位受人尊敬、德高望重的老武术家。精戳脚、翻子拳、地躺拳,并擅长软器械如:流星捶、九节鞭、虎尾鞭(杆子鞭),所以,被北京武林人士送一雅号"花鞭吴斌楼"。 吴斌楼先生在北京传授弟子众多,如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的刘学勤、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教授门惠丰、还有孙长立、史立民、郑志亮、马青柯、李进才、王鹤岑、洪志田、祁志平、吴志刚等。吴斌楼先生在一生的武术生涯中对中国的武术事业做出了贡献。
戳脚、翻子拳的风格特点 戳脚拳风格特点是,手脚并重突出腿活,动作舒展,架势较大,攻防方法明显,硬攻直进,快速勇猛,放长击远。要求腿功练得像胳膊那样灵活多变,运用自如。在技击攻防时要求手领脚出,手到脚到,手防上脚踢下,手脚并重,上下配合。戳脚易言讲:"手是两扇门,全凭脚踢人"、"手出脚不动,打人不能胜;脚踢手不出,打人必负输"、"拳打三分不易,脚踢七分不难"。翻子拳是戳脚的文趟手,又称九翻子拳。其风格特点是架势较小,动作严谨,灵活多变,干净利落,先柔后刚,刚柔相济。攻防方法含蓄,手法多变,虚中藏实,实中有虚,虚实莫测。力从内发,发寸劲。拳遗讲:"出手似箭,回手似线"、"眼似流星手似箭,腰似蛇形脚似钻"。要求上身紧凑,下身灵活。劲法为绵、软、硬、脆、滑五劲。要求蓄力如拉弓,发力如射箭、手、眼、身法、步、肩、肘、腕、胯、膝都要相配合协调一致。上肢以腰带肩,队肩带肘、以时带手Z下肢以腰带胯,以跨带膝,以股带脚 。重身法架势,武术易言讲:'犯势把势全凭架势",充分说明手眼身法步功架的重要。 地躺拳,又称地行拳,古时称"就地十八滚",河北唐山地区称戳脚地躺术。经历代拳师的发展,又 创出醉拳和各种地躺器械,如地躺刀、地躺棍、地躺枪、地躺鞭、地躺双钩等,但都以跌、扑、滚、翻为主要攻防技术内容,分为上中下三盘,攻击以下盘为主。在攻防时多用主动倒地,以各种腿法击打对方,其动作名称多取于象形叫祛,如:猛虎跳润、狸猫倒上树、大蟒翻身、乌龙跤柱、鲤鱼打挺、旱地行船、旱地投葱、老虎大偎窝、钝镰割谷等。 地行拳说论,温家之拳术,最重者地行拳也。此术与别拳木同,习练方法不同,难度较大。使手为根,脚为梢,手法、腿法、身祛、摔法概括为十六个字:跌扑滚翻、仰卧伸缩、摔打砸拿、钩挂顿挫等法。格斗时使对方不能进身,欲使脚应敌。举经讲:腿有攒抱之这,钩卦之力。地行拳由十八势相生,交手应敌之时,敌者来势迅猛,使手不疾脚为先。
地行拳要求要有扎实的基本功,腰腿要灵活有力,腹肌臂力要充实有力。坚持长练不懈,在技击对抗时才能立于木牧之地。弹跳功徒在地行拳里尤为重要,如腾空击打动作,要求轻、灵、整、捷。演练和对抗多采用跌、扑、滚、翻技法,多用双手,双臂及头顶支撑身体完成各种动作。 戳脚翻子门(包括拳、长短器械)共有上百个传统套路。戳脚拳九趟,燕青翻子十八趟,大翻子八趟,寸翻子六趟,八闪翻八趟,地功翻子六趟,金刚捶八趟小翻子六趟,地行拳八趟,醉八仙拳(文武各一趟)。传统器械有五虎断门枪、五虎点刚十二枪,绝命十三枪,正把罗丝枪,左把罗丝枪,四门枪、奇枪、卡枪(五龙卡)、锦枪(双头蛇)、大昆仑刀、小昆仑刀、金背缥刀、金背连环刀、双刀(带缥)、双手带、连环剑、七星剑、青云剑、武子十三剑、乾坤剑、炎焰剑、双剑、虎头双钩、牛头档、小双挡、锁手棍、齐眉棍、九节鞭、刀里加鞭、虎尾鞭、走线锤、双流星锤、龙头杆律、鸳鸯销、鸳鸯盆、拦面臾(大烟袋)、峨嵋、判官笔、地躺刀、地躺鞭。还有对练套路,空手夺刀、双刀进枪、双匕首进枪、三节棍进枪、双梢子进枪、地八卡(地躺对打)等。1984年进行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时,整理出五十多个套路,刊登在北京市传统武术拳械录上。
戳脚翻子拳功理功法 该拳注重腰腿的基本功法:脚者,身体之基也,脚站稳则身稳,温家拳谚讲:眼有监察之精,手有投转之能,脚有行程之力。脚前进身随之,脚后退身亦随之,脚里进身斜之,脚外进身伏之,脚踢手颁,手为先锋,脚为主帅、拳打六路,脚踢入方。脚踢对方莫容清,全手领门户清,拳打三分不易,脚踢七分不难,脚之疾更比手之疾也。 拳谚讲:"打拳不踢腿,到老冒失鬼"、"习武不活腰,终究艺不高",练好腰腿功夫,五行则顺,六合则对。腰腿功夫不扎实,则五行不顺,六台不对,出势不疾,进退不灵,运用筋骨不易。 内外五行论:外五行者,为五手五脚。五手即:崩、拨、攒、贷、拿。五脚即:图、点、插、摆、踢。习武者不明手脚五字是不知外五行也。手脚各有变化,运用奇妙也。 内五行即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。气力之所到而势则随之,架势之所到而气力则注之。教气力充则架势为有用,练架势而气力愈增。初学技艺时,若不明练气,气不贯入丹田,身体亦趋,四肢无力,练习日久必受病也。习武者必学运气,如垂肩、项竖、齿扣、唇闭、内提等,按法司之日久技艺必精,聚气于丹田,运气于四肢,为一气充气足。练武者要内外合一,五行要顺,五行配为脏,五脏配五手五脚。故五手五脚者,养五脏,然肾水足精神旺,心气足,脑力坚,神经敏。肺脏足气必充,肝脏足力必猛,脾脏充身必健,故五手五脚之运动内养五脏,补脑力,保丹田,外强筋骨,捷手足,便耳比奥妙无穷也。 习武者注重六台:内六合。、外六台。外六会者,背与肩合、肩与肘会、肘与手合,腰与膀合、胯与股合、膝与脚合。内六合者,脑与心台、心与意合、意与气合、气与力合、力与筋合、筋与血合,是内外相关需协调一致。肘手一伸,背催肩,肩催肘,肘催手挑动,腰催跨,胯催膝,膝催脚,背肩肘。手在于上,腰胯膝脚在于下,肘膝要对,不对身有前俯后仰。肩膀要正,如若不正左右歪斜。背腰要活,如若不活,身无柔软沾绵之妙。 拳术讲:三节九桃报节动,梢节发,三节齐动力增加。九肢:胯、膝、足、背、肘、手、丹、心、喉。 武术讲:手、眼、身法、步、精神、气、力、功。 一、手法讲八字:起、落、钻、翻、崩、挑、横、竖。 二、手一出打八字:阴、阳、戳、竖、更、中、撮、坠。 阴手打鼻梁,阳手打胸膛,戳手千斤坠,坚手似柱梁,更手摘憎帽,中手滚肋膛,撮手能抬土,坠手能开花。 三、胳膊一出打八字:压、挂、挑、打、崩、抱、劈、砸。
四、眼法:眼要毒。限为心之苗,目察敌情观五官,必达于心,然后才能应敌之变化,取胜成功。然交手之时瞬息万变,眼不毒不能察其动静,识其变化。眼之迟速,实为习武之必要也。 五、身法讲八字:扑、仰、闪、靠、倒、卧、斜、绵。
七、气法:气法是指在演练或技击时的运气方法。要求气沉丹田,呼吸自然,不能闭气。有形者为四肢,无形者为气力,放气力是四肢之根本。练气讲三心,三心是顶心、手心、脚心。顶心要紧,手心要收,脚心要扣。三者要齐扣,使气会聚一处。顶心不紧则张,气散意乱,气不能贯入丹田。脚心不扣则张下肢,欲用足根无力,步法则乱。三心齐扣,气可归于丹田。丹田气足发于脾脏,发于四肢。 武术之道,交手应敌之时注重十二要诀:口要震、脑要明、服要毒、心要狠、气要均、力要巧、意要坚、势要快、手要妙、脚要清、身要活、进退要灵。十二要诀实为练武者之根本。 武术说来各有门,未曾学艺想赢人,岂知手脚皆如此,不用功夫必受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