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國威

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基礎字與基礎詞

漢語語素(morpheme)的基本單位是“字”,經常使用,反覆出現的字可稱為“基礎字”。中級水平的對外漢語教育中,應該教授多少漢字,它們的具體情況怎樣?HSK基礎所指定的常用漢字有1,604字(甲級800,乙級804)。另外,據《現代漢語頻率詞典》(北京 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86)的統計,全部調查語料共使用4,574字,而其中2,000字在調查語料中的涵蓋率為98%左右,就是說,習得2,000字即可大致滿足日常交流的需要(日語的常用漢字為1,945字,可以與漢語的情況相參照)。可見迅速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,是漢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。

  但是同時,現代漢語中多音節詞的數量,比重不斷增大也是不爭的事實。複合詞也是漢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。在對外漢語教學中,合理地選定基礎字與基礎詞,在教材編纂中充分考慮並反映兩者的有機關係,是對外漢語教學事半功倍的關鍵所在。最近有人提出了“建立語素教學的構想”(呂文華《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研究》北京 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:75-87),並設計了具體的操作方法。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詞彙教育過程中,導入語素概念之必要性 是不言而喻的,然而,呂氏所展示的“語素教學”的設想和方法在理論與實踐上果真可行嗎?

  本文通過對《現代漢語頻率詞典》的統計結果的分析,從漢語詞彙形成體系,構詞理論的角度,著重探討了

1 基礎漢字與基礎詞彙的選定;

2 基礎漢字構詞能力的評估;

3 對外漢語教學中,基礎字與基礎詞之關係;

4 基礎字,基礎詞與漢語教材的編纂

等問題,提出了筆者獨自的有關基礎字,基礎詞選擇,教學的見解。

index